近日,一場聲勢浩大的“石材行業精英頭腦風暴會”在石博會主展館海西石材城拉開帷幕。該風暴會以“面向未來,現在我們可以做什么?”為主題,直指石材行業嚴峻的現狀,并通過嘉賓們的現身說法,為行業指點迷津。
風暴會不但聚集了石善班,還有水頭商會、武漢商會、云浮青石會、上海青商會等嘉賓代表組成的分列陣營。同時邀請了來自水頭、云浮、上海、武漢、南通等地的石材精英共同為風暴現場點燃火花。論壇由石善班一期品牌顧問黃曉銘主持石材行業精英頭腦風暴會現場。
尚豪石業總經理蔡棟梁:
創業應贏在轉折點而非起點
“贏在轉折點而不是起點。”蔡棟梁用一句話分享了他的創業經驗。
因自小家境貧寒,創業之日起,蔡棟梁就時刻保持危機感。一開始,他也經歷過投資不善等問題,但他不怕輸,有時候轉折點更能歷練人。在慢慢的反省過程中,他發現,石材原本并沒有品牌之說,如果能把一塊石頭做得讓人認可的話,未來,什么樣的石材都能做成品牌。為此,他跑遍了北京、杭州、上海等一線城市進行市場調研,最終選擇從外墻做起。
石材色系多種多樣,如何抉擇?在考察中,他得知,當時很流行同一色系大面積應用到街道上,他從當時最流行的色系開始模仿,建立了大量的數據庫,并從客戶和競爭對手中找到合適的石材品種市場,可以說,他就是一個石材統計專家。
卡斯唯諾總經理呂少友:
公司每個部門都實行獨立核算
作為石磚品牌的成功締造者,卡斯唯諾總經理呂少友胸有成竹卻相當低調地說:“3年來,我們一直在摸索。”
3年前,看著自家企業里滿倉的庫存,呂少友思量著,何不把這些有瑕疵的石材,通過重新切割、排版,令其再次綻放光彩?呂少友接手家族企業的第一件事就是清庫存,而且還收獲不小。第二件事就是創品牌,建立渠道。
呂少友喜歡觀察與石材有共通之處的行業,比如陶瓷、櫥柜等。他說,陶瓷和石材的功用是一樣的,但銷售渠道不一樣,而且陶瓷通過終端渠道建設,市場份額是石材的10倍,所以他想把石材的終端渠道開遍中國,甚至國外。
如今,卡斯唯諾有近百家經銷商。在看似光鮮的背后,呂少友坦言,建設團隊的歷程很曲折,培養了一兩年的設計師和3年的銷售經理,很容易被人高薪挖走。
為了減少員工流動,呂少友實行部門獨立核算,把一個工廠切成很多小部分,每一塊都獨立運營,包括設計部門。“如今卡斯唯諾的設計部門是自營的,可以接外單,卡斯唯諾的訂單僅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此一來,每個人都會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來經營。
上海新鵬飛總經理朱少華:
石材出現問題可無條件退換
說起石善班班長一職的任命,朱少華坦言,這出乎自己的意料,因為自己企業的規模與很多企業沒得比。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自己企業所踐行的服務理念,是為業內所認同的。
朱少華深知自己企業的硬件沒有多大優勢,便全力做好服務。為了做好服務,他和品牌顧問黃曉銘共同探討制作了一本服務手冊。其中有一條是,在上海新鵬飛買到的任意一件石材如果出現問題,都可無條件退換。
業內很多企業家認為朱少華瘋了,因為石材具有易碎的天然屬性,在運輸途中破損是難免的,“無條件退換”一出,不但給企業帶來麻煩,也可能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但朱少華并不這么認為。他覺得,有退換才能促進新鵬飛對工藝的提升。“無條件”退換,相當于給客戶吃了一顆定心丸。為了提高產品品質,毫無一線生產經驗的朱少華自己當起了廠長。他說,沒有人天生就是什么都會的,他愿意從頭學起。令人詫異的是,在朱少華任廠長的第一個月,公司產值翻了一番。
瑞發控股集團董事長曾昭活:
多傾聽客戶的需求與痛點
“創造不可能,少說話用心聽。”曾昭活經常反思自己,正是在反思中,他成就了自我。
5年前,他接了一個單子,其中外墻就有10萬平方米,線條拼接10萬平方米以上。接下這樣的單子,當時的曾昭活就要面臨人手匱乏的難題。但他像打了雞血一樣,在朋友的鼓勵和幫助下,在4個月內圓滿完成了任務。
“企業家要現學現會,只要有心,多傾聽自己及客戶的需求和痛點,與客戶保持溝通,即使遇到問題,對方也會和你共同來解決問題。”曾昭活認為,要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客戶永遠是對的。
上海靈秀石材總經理肖男:
實施刀鋒戰略,只做高端孤品
在塔星集團工作了8年之久的肖男,在離開塔星以后,并沒有轉行,而是自己創立了石材公司。熱愛石材的她,創業之初,自己每天跑去礦山買荒料、洗荒料,樂在其中。
談起市場定位,肖男實施的是“刀鋒戰略”,只做高端孤品。她坦言,只做高端石材,而且是頂級的白沙產品。她說,白沙有好的也有壞的,但她只選擇頂級的。
“這樣的市場定位,起初并不好做,價格高、不受人待見,但只要成為我們的客戶,合作關系便能永久。”肖男說,靈秀石材從2012年開始做白沙,至今3年,每年的產值都穩步上升,今年的產值預計比去年增加25%。
肖男表示,今天的成就,與她初期對市場的定位密切相關,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樣的“刀鋒戰略”,任何戰略都應根據城市的發展氣質而定。
上海隆川石材總經理蘇桂川:
把灰色石材做成“灰主流”
在上海,隆川石材總經理蘇桂川把灰色石材做成了“灰主流”,在中駿等不少工程案例中,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3年前,沒有多少資金的蘇桂川先從大板批發做起,而后向室內裝飾進軍。一開始,他向設計師進行了詳細的了解,最終得出結論——灰色系石材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他搶先一步,起了“灰主流”這樣一個響亮的品牌,開始推廣三四個灰色系品種,利用有限的資金做有限的品種。品種少,沒辦法滿足客戶的需求,他就想出了讓商家免費入駐的法子,既聚攏了人氣,也提高了品牌影響力。如今,在他的市場里,已經有數百個品種。
為了把產品推向工程裝飾領域,蘇桂川前后投入200多萬元打造了一支高素質營銷團隊。這些成員必須經常到工地去蹲點,做到渠道真正下沉,把每一個工地都做成樣板,把每個員工都當作老板,激發他們的做事熱情。工程形成好口碑,生意自然越做越好。
好世界石材總經理李振興:
現代企業更需要“態度管理”
作為云浮石材行業典型的“二代”代表,父親李木南的光輝形象掩蓋住了李振興的聲名。然而,因為石善班,李振興的光芒一點一點地散發了出來。
他說,自己剛接手家族企業的時候,虧的錢都可以用卡車拉走了。“從不懂到慢慢摸索,是一個過程。”李振興坦言,自己一直在學習,學會傾聽,學會尊重別人。特別是經過“態度管理”的課程學習以后,就更懂得態度的重要性。
他說,很多人去土耳其采購是秉承著一顆玩游戲的心態,礦主不尊重采購者,采購者又反過來不尊重石材消費者。在李振興看來,做好銷售有兩個要點,一是有好東西,二是有好的態度及服務。
“石材青年是行業未來的呈現,而年輕人的態度則代表了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狀況。”李振興認為,現代企業更需要“態度管理”。
《天下石》主編李妙連:
行業發展不能忽視傳播的力量
從一個普通的中學音樂老師,到現在執掌的《天下石》迎來10周年慶典,李妙連從一名外行轉變為石材行業10年的觀察者。
“自從踏入石材行業那天起,我就一直在尋求一種認同感,讓自身價值不斷被體現。”10年前,教師出身的她先從最擅長的文字入手,決定做一本專業石材雜志。
她相信,一個行業的發展不能忽視傳播的力量。做石材雜志,目標是為水頭乃至中國石材業界傳達聲音、傳播信息、提升品牌。10年以來,她收集著行業與企業成長的點滴,慢慢改變著這個行業“無品牌”的概念和現象。
“是石材行業改變了我,到我老了的時候,我也忘不了石材行業里的這些事。”作為行業女強人,李妙連并沒有放棄音樂教師這一職業,之所以堅守,是為了保持一顆童心,在孩子中間才能找到童心。
在石材行業經營10年的歷程,她體會最深的是,石材行業已從最初的缺乏文化氣息,發展為如今文化內涵較為豐富的產業。
客服熱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