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3月,石井鎮用電量下滑了12.7%,4、5月份,全鎮用電量有繼續下滑的態勢。
除了石材老板的身份外,陳再添還是蘇內村的村委會主任。他說:“礦山關停帶來了巨大的失業負擔和社會管理壓力,石井有相當一部分石材工人來自貴州、云南等地,工人失業后有的搬離石井,有的則打起了小偷小摸的主意,犯罪率明顯上升。”
石材市場的疲軟也波及其他關聯產業。“石材工具、物流運輸、餐飲服務都受到了影響。”南安市萬福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健康告訴記者,以前全鎮每天可以消費20頭豬,現在只能消費七八頭。
然而,更讓張健康擔心的是,產業轉移帶來的市場弱化。“全國很多地方都有銹石,山東、湖北、莆田、漳州等地都有,如果我們的銹石無法供應,客戶自然會到其他地方購買,久而久之,石井石材業的地位就會被弱化了。”張健康憂心忡忡地說。
“整治性開采”謀突圍 礦企期待重啟礦山
這場始于去年4月的清礦行動,目前已接近尾聲。如今,外界最為關注的是,石井鎮是永久性地關停礦山,還是進行整治性開采?
石井鎮給出的答案是整治性開采。“我們曾經做過預算,如果單純進行礦山整治,費用將高達5.2億元,而且整治時間很長,對當地產業發展非常不利,所以我們摸索出一條‘整治與開采相結合、邊整治邊開采’的路子。”黃欣說。
那么,石井鎮何時重啟礦山開采計劃?這一問題,暫時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盡管如此,石井鎮開始學習、借鑒周邊地區的成功經驗,研究制定新的治礦方案。去年7月,石井黨政領導召集了蘇內、院前、下房等幾個礦山比較集中的村的負責人及部分礦山開采業主,到礦山整治頗見成效的泉州市泉港區“取經”。
此前,泉港區礦山有8個開采點,原材料浪費嚴重。自2011年開始,該區開始對礦山進行整合,按年開采量以及礦石質量對分散的礦山進行評估再行收購,將全區的礦山整合在一塊統一管理,并規劃3個切口,進行整治性開采。
對石井來說,這不失為一個可供借鑒的模式。石井鎮政府透露,接下來他們將對礦山布局結構進行優化,全鎮4個礦段的礦點規劃若干個工業用地整平區、整治區和生態恢復治理區。每個區成立一家礦業公司進行開采,規劃區以外的礦點一律關閉取締。
破壞后的生態究竟該如何修復?“礦業公司將對原礦區進行開發,削平石壁林立的山頭,同時進行礦坑回填,將原來分散的小礦區連接成一個大礦區,整平后再大規模采取機械化運作,自上而下進行軌道式開采,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在小面積內不停深挖,造成地表深坑。”黃欣說,這樣可以保證石材供應和礦山整治兩不誤,政府也可以提取一部分費用用于環境整治,讓石井山區重新換上“綠裝”。
據悉,實施整治性開采后,被劃為開采區的礦主,將成為礦業公司的股東,參與開采,并獲得分工收益;而被劃為整治區的礦主,就只能關停,另謀出路。對于下游的石材企業來說,整治性開采實施若得以順利實施,則意味著礦山資源大門的再次打開,那些依靠礦山資源的石材企業生產將得以延續。
按照石井鎮政府的構想,今后該鎮還將成立礦業協會,加強對礦山公司的管理。“一方面是健全礦山安全生產制度,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最大程度地減少礦業生產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加大礦山先進開采技術和設備的推廣應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黃欣說。
“今后,我們將通過控制荒料年產量、提高產業進入門檻,來促進石井石材企業走精加工和差異化路線,提高產品附加值,助力行業轉型提升。”黃欣說。
據了解,石井鎮政府已編寫了《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飾面用花崗巖礦區整治性開發方案》,制定了《石井鎮礦山整治性開采實施方案》,并將方案上報到南安市政府,現正由市國土局地礦科提出具體的實施方案。
“希望這一政策能盡快批下來,畢竟全鎮有那么多石材企業等著開工。”不少礦企負責人紛紛表示,礦山整治是石井石材產業轉型提升的必經之路,對石井來說,危機的同時,也是轉機,只要整治性開采得到順利推進,石井石材業完全可以轉危為機。
客服熱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