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出口退稅政策上的一些調整和變動,帶來的影響。個人觀點,以前感覺退稅這個東西是在給貿易公司補貼,當然主要目的是鼓勵出口,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帶來了價格的競爭,特別是很多公司為了搶單可能會只賺退稅的價格。這個從生意長期的角度來說不客氣,沒有利潤很多配套都難跟上。另外更深層次的影響我們一起來研究探討下,歡迎留言探討,不喜勿噴。
.jpg)
2024 年 11 月 15 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公告,自 12 月 1 日起將部分非金屬礦物制品的出口退稅率由 13% 下調至 9%,石材產品也在此次調整范圍內. 因此,石材貿易公司趕著 12 月 1 號前發貨,主要是出于以下考慮:
成本因素
退稅政策調整:12 月 1 日起出口退稅率下調,意味著同樣的出口額,企業能夠獲得的退稅金額將減少,進而導致實際利潤空間被壓縮。如一家石材貿易公司原本出口額為 100 萬元,退稅率為 13% 時可退稅 13 萬元;退稅率下調至 9% 后,只能退稅 9 萬元,利潤直接減少 4 萬元。為避免利潤受損,企業自然會盡量在政策調整前發貨,以享受較高的退稅率.
運輸成本:石材產品通常重量大、體積大,運輸成本較高。如果錯過 12 月 1 日前的發貨時間,之后發貨可能會因臨近年底,物流運輸壓力增大,導致運輸費用上漲,進一步增加企業成本。
市場競爭因素
價格優勢:在出口退稅率下調前發貨,企業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維持產品價格競爭力。若等到退稅率下調后再發貨,企業為保持利潤,可能不得不提高產品價格,這將削弱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不利于市場份額的鞏固和拓展。
客戶需求:為滿足國外客戶在節日期間或特定項目上的需求,石材貿易公司需要提前安排發貨。如果不能按時發貨,可能會影響客戶的正常使用,進而損害客戶關系,甚至導致客戶流失。
合同履行因素
訂單交付:石材貿易公司與國外客戶簽訂的合同中,通常會明確規定交貨時間。如果未能在 12 月 1 日前發貨,可能構成違約,需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如支付違約金等,這將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信譽維護:按時履行合同是企業信譽的重要體現。若因退稅政策調整而延遲發貨,會影響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信譽和口碑,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石材貿易公司的經營有哪些影響?

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石材貿易公司的經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影響:
成本與利潤方面
直接成本增加:出口退稅率下調,意味著石材貿易公司出口同樣數量和金額的產品,能夠獲得的退稅金額減少,這直接導致了企業成本的上升。例如,一家石材貿易公司原本出口額為 100 萬元,退稅率為 13% 時可退稅 13 萬元;退稅率下調至 9% 后,只能退稅 9 萬元,相當于成本增加了 4 萬元.
利潤空間壓縮:成本的增加必然會擠壓利潤空間,對于原本利潤較薄的石材貿易公司來說,影響更為顯著。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企業很難通過提高產品價格來完全轉嫁成本,因此利潤可能會大幅下降,甚至一些小型企業可能會陷入虧損狀態.
市場競爭方面
價格競爭力削弱:退稅政策調整后,石材貿易公司的成本上升,如果保持產品價格不變,企業的利潤將無法得到保障;但如果提高價格,又會削弱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導致市場份額的流失 。比如,在與未受退稅政策調整影響的其他國家的石材企業競爭時,我國石材企業的價格優勢可能會不復存在,從而失去部分客戶.
國內市場競爭加?。翰糠衷疽猿隹跒橹鞯氖馁Q易公司,可能會因出口退稅政策調整而加大國內市場的開拓力度,這將進一步加劇國內石材市場的競爭。國內市場需求有限,企業數量增加會導致市場供過于求,價格競爭更加激烈,企業的生存壓力也隨之增大.
產品結構與產業升級方面
推動產品結構調整: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促使石材貿易公司更加注重產品結構的優化,減少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石材產品出口,增加高附加值、深加工產品的出口比例。例如,企業可能會減少荒料等初級產品的出口,轉而加大對石雕、石刻等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投入,以提高產品的利潤空間和市場競爭力.
促進產業升級:從長遠來看,這一政策調整有利于推動石材行業的產業升級,促使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和設備更新改造的力度,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提升整個行業的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企業經營策略方面
訂單簽訂與交付:石材貿易公司在簽訂新的出口訂單時會更加謹慎,需要充分考慮退稅政策調整帶來的成本變化,重新評估訂單的利潤和風險。對于已簽訂的訂單,如果在政策調整前無法完成發貨,企業可能需要與客戶協商調整價格或承擔額外的成本,否則可能會面臨違約風險.
市場拓展與客戶維護:企業可能會調整市場拓展策略,尋找新的國際市場或國內市場機會,以降低對原有市場的依賴。同時,為了維護與現有客戶的長期合作關系,企業需要在產品質量、服務水平等方面不斷提升,以增強客戶的忠誠度.
關于出口退稅的一些看法
政策博弈層面
國際貿易競爭與摩擦:在國際貿易中,各國為了保護本國產業和就業,常常會采取各種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一方面是我國應對其他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壓力的一種手段。例如,美歐等經濟體曾質疑我國輸出 “產能過?!?問題,此次出口退稅調整,對部分產品降低或取消退稅,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種外部壓力,優化我國貿易環境,減少貿易爭端.
企業間競爭與市場份額爭奪:出口退稅政策的變化會影響企業的成本和利潤,進而影響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對于一些競爭力較強的企業,即使出口退稅率下調,它們仍有能力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優化生產流程、加強品牌建設等方式來維持或提升市場份額;而對于那些依賴出口退稅來維持低價競爭優勢的企業,可能會面臨較大的挑戰,甚至被市場淘汰。這就促使企業之間在技術創新、管理效率提升等方面展開更激烈的競爭,推動行業內的優勝劣汰.
政策調整與市場預期的博弈:政府的出口退稅政策調整會引發市場主體的不同預期和反應。企業會根據政策變化來調整生產、銷售和投資策略;投資者則會根據政策對不同行業和企業的影響來調整投資組合。這種政策調整與市場預期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博弈,會對經濟運行和市場穩定產生重要影響。例如,當市場預期出口退稅政策將持續調整時,企業可能會更加謹慎地簽訂長期出口訂單,投資者可能會對相關出口行業的股票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擔憂或期待.
國家戰略層面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是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降低或取消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產品的出口退稅,如鋁材、銅材、部分非金屬礦物制品等,可以促使相關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加大對技術研發、產品創新和環保設備投入的力度,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從而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財政可持續性與資源配置優化:出口退稅本質上是財政收入的減項,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支壓力的變化,合理調整出口退稅政策有助于提高財政可持續性。適度降低出口退稅規模,可以將一部分財政資源用于支持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教育醫療等領域,促進國內經濟的平衡發展,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
內外需協調發展:過去我國出口退稅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鼓勵企業擴大出口,促進外需增長,拉動經濟發展。隨著國內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消費升級的趨勢,我國經濟發展更加注重內外需的協調平衡。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可以引導企業更加關注國內市場需求,將部分生產能力和資源向國內市場傾斜,滿足國內消費者對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同時也有助于減少我國經濟對外需的過度依賴,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穩定性.
應對全球經濟形勢變化:在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出口退稅政策的靈活調整可以作為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工具之一。當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外部需求減弱時,適當提高部分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可以刺激企業出口,穩定外貿增長,緩解經濟下行壓力;而當國內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資源環境約束等問題時,降低或取消相關產品的出口退稅,可以抑制過度出口,保障國內市場供應,促進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
客服熱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