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材行業,有一件讓所有人都厭惡的事,干了這件事基本上就和好名聲絕緣了。那就是——拖欠工程款。
石材行業拖欠款項的現象有多嚴重?上海齊度董事長杜文曾引用過一段統計數據:
2015年,上海的工程石材用量總金額大約在80億人民幣,而一年內拖欠款就達到18億元,拖欠比例大約占25%;拖欠兩年的達7億元,大約占9%。
也就是說,你每做100單生意,大概就會有25個人拖欠你的工程款,甚至會有9個人拖欠兩年。在一年以上拖欠款中,10%一般為合同規定的正常押金,可是其余的15%就十分不正常了。
相信你或多或少聽過,甚至親身經歷過這樣的事。業主為了能省點錢,會想法設法地克扣、拖欠板材錢,而“石材色差”就是一個絕好的理由,可以心安理得,毫無愧疚的扣掉石材商應有的工程款。
到如今色差仍然是挑剔、找茬、扣錢、拖尾款的最好借口。它就像一個大口袋,把什么莫須有的毛病都往里面裝,只為了達到一個目的——不給錢,或少給錢。
說起石材色差的來歷,也是頗具戲劇性。早年石材供應商競爭激烈,相繼推出附加服務,“排版”就是其中之一。
通過把顏色相近的石材拼合在一起,里里外外形成統一色調,以獲取更多客戶訂單。久而久之,所有的建筑裝飾工程都千篇一律,扼殺了石材真正的美感。“色差”這個詞也應運而生,成為石材行業的殺價利器。
“色差”這個偽概念有多脆弱?其實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天然石材的顏色和紋理,是在數千萬年間的地殼運動中自然生成的,每塊石材都客觀存在著不同的顏色特征。憑借人的意志來給石材扣上“色差”、“劣品”的帽子,以個人偏見為出發點,怎么看都像枉顧事實的唯心主義。
正因自然界的石材豐富多彩,成熟的設計師才能更好地利用它們,來建造美輪美奐的建筑物。
無論是全球首腦集體亮相的聯合國主席臺,還是意大利的著名空港達芬奇國際機場,亦或是西班牙的薩莫拉省辦公廳,都是令人驚艷的石材色差作品。“色差”本身無好壞,關鍵是人的設計能力和審美水平有高低。學會正面看待色差,就能避免很多“彼之蜜糖,汝之砒霜”的戲劇事件。
舉一個更簡單的例子,同樣是干建筑,古人甚至更注重差異化和真實性。2000年前的秦俑,被譽為世界8大奇跡之一。每一尊陶俑都有著獨一無二的五官,刻畫出各自的神情,因此而顯得彌足珍貴。
這個道理用在石材身上也是相通的,石材產自天然,不是流水線上一個模子刻出的人造品。不能欣賞天然石材多彩各異的美感,反倒絞盡腦汁抹平它們之間的差異性,這與追求美的目的是南轅北轍的。
客服熱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