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砂石協會訊,為加快推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2018年12月23日上午,福建省漳州臺商投資區與綠色礦山推進委員會共同組織舉辦了“綠色礦山院士行——走進漳州臺商投資區”活動。原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會長汪民,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巡視員、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關鳳峻,中國工程院院士、綠色礦山推進委員會名譽會長武強帶領近200名專家,現場考察了龍湖碎石場、大碑頭花崗巖礦區點和龍佳山莊生態修復整治點,為臺商區提供綠色礦山建設意見建議和信息服務支持。

臺商區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已取得的進展受到充分肯定

活動現場,武強院士和“綠色礦山院士行”的專家領導對臺商區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已取得的進展給予充分肯定,就當前存在的技術難題作了研討分析,并提出了具體意見建議,共同探討構建“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的礦山生態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新模式,將礦山廢棄地的生態修復、整治與民生改善結合起來,盤活現有資源,合理用地,變廢為寶。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授旗儀式和授牌儀式。由中國工程院武強院士授予“綠色礦山院士行——走進漳州臺商投資區”旗幟,漳州臺商投資區管委會主任蔡總平接旗;由綠色礦山推進會會長史京璽授予漳州臺商投資區龍湖碎石場、大碑頭花崗巖礦區點“全國廢棄礦山治理利用創新示范點”牌匾,城發公司董事長黃長裕接牌。

會場活動結束后,參會嘉賓又來到龍佳山莊。龍佳片區歷史上存在石材加工廠和石材堆砌區域,場地凹凸,雜草叢生,趨于荒廢。2017年漳州臺商投資區啟動環境整治工作,由經發公司作為項目業主,先后投入約3000萬元,采用提升改造形式,進行生態環境整治。經過整治規劃,該片區現作為龍佳景區及戶外活動場地,進一步完善了景區配套。
臺商區采石廢棄地共39處規劃提出9種礦山修復模式
據了解,臺商區作為漳州市采石業發展的主要地區之一,出現了一批個體采石企業。這些礦山企業規模大小不一,開采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總體呈現出“小、散、亂”的局面。采石企業遺留下了大量的采石廢棄地尚未得到恢復治理。
漳州臺商投資區管委會高度重視礦山生態環境監管與恢復治理,科學規劃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五沿”范圍內礦山到期不再予以延續,做到到期一批關閉一批,并委托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編制《漳州臺商投資區礦山生態修復規劃(2018-2030年)》。根據該規劃,臺商區采石廢棄地共39處,約1萬畝,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山片區、九龍江片區及金山片區。規劃提出9種礦山修復模式,并對各片區提出針對性的修復方案。該方案于2018年8月通過專家評審。
不斷創新治理模式盤活現有資源,變廢為寶
在這次“綠色礦山院士行”走進臺商區活動現場,漳州臺商投資區黨工委副書記趙豐還向大家介紹了臺商區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情況和工作思路:“按照該生態修復規劃,我區今年選取4個關停礦山申報進入省自然資源廳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包。為了更好地完成列入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任務,我區明確由區屬2家國企城發公司和經發公司作為業主負責進行治理,同時專門成立了由國土、規劃、林業等部門參加的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以多部門配合共同做好相關工作。目前已完成前期的現場勘測、修復治理方案的編制,修復治理方案采用新政策、新的治理技術、新的市場運作模式,得到綠色礦山推進會的肯定認可。”

趙豐說,臺商區以“創新 協調 綠色 開放 共享”的發展理念進行礦山生態修復,充分運用礦山生態修復新政策(土地復墾、占補平衡指標交易)、新技術(高陡巖質邊坡生態修復技術)、新模式(引進社會資本、第三方治理),將生態修復、整治與民生改善結合起來,盤活現有資源,合理用地,變廢為寶,將廢棄礦山整治成有農有林、有科研有景觀的場所。不斷創新治理模式,與國內礦山生態修復領先企業海石生態合作,探索構建“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的礦山生態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新模式。
專家意見
昔日廢棄地今日投資增長點
+
+
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巡視員、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關鳳峻在會場致辭中為活動取了一個“標題”——“昔日采礦廢棄地,今日投資增長點”。他講到,要把這些破壞的景觀恢復起來、開發利用起來,礦山生態修復沒有完全通用的一種模式,模式都需要從不斷的實踐中總結出來。
臺商區以“創新 協調 綠色 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進行礦山生態修復,不斷創新治理模式,探索構建“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的礦山生態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新模式。爭取將生態修復、整治與民生改善結合起來,盤活現有資源,合理用地,變廢為寶,將廢棄礦山整治成有農有林、有科研有景觀的場所。
廢舊礦山將變礦坑酒店、礦坑公園
+
+
目前,臺商區的礦山分布按照西山片區、九龍江片區和金山片區來劃分,共有數十個礦坑。
據臺商區相關部門提供的《生態修復方案》顯示,這些礦山根據其所在的位置、特點,臺商區管委會按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編制的《漳州臺商投資區礦山生態修復規劃(2018-2030年)》,將這些礦坑打造成礦坑公園、養生度假村等旅游景點。其中,位于金山片區占地面積約456畝的第37號礦山,將改造為礦坑公園和礦坑酒店。
西山片區礦山—工程復綠主導區
+

+
西山片區的礦山約有18座,該片區礦山廢棄地海拔較高,地形起伏較大,地質條件復雜。
由于歷史上以建筑用花崗巖石料開采為主,廢棄地內仍殘留大量的碎石,采石遺留的殘壁坡度大(一般大于50度,有的近90度),采石宕口的穩定性較差。此外,該片區的景觀破碎化程度較高,又分布在道路沿線兩側的可視范圍內,視覺污染十分嚴重。
趙豐介紹說,基于以上特征,臺商區決定把西山片區定義為工程復綠主導區,“根據西山片區山體破壞嚴重、廢棄礦山較多的現狀,以生態恢復理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指導,以改善生態環境為目標,運用景觀生態學、恢復生態學和水土保持學理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整合、組裝國內外相關技術,注重該區域前期的工程復綠效果,著力恢復該區域的自然植被和生態環境。在此基礎上,后期根據實際情況,針對該區域內適宜的礦山廢棄地選取適當的再利用模式,以滿足所在地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九龍江片區礦山—重點開發利用區
+
+
九龍江片區的礦山約有10座,這些礦山廢棄地地勢較為平坦,擁有大面積的表層有覆土的區域,同時還有大面積的石料堆積場地。
據了解,該地區是飾面用花崗巖石料的主要開采區域,當地飾面用花崗巖開采方式是倚靠山體,利用大型切割機垂直切割,再利用鏟裝車從底部鏟斷后由載重卡車裝運走。因此采石的殘留巖壁十分光滑完整,立面基本為90度垂直,結構十分穩定。
該地區交通比較便利,可達性較好,礦區元素較為單一,主要就是采礦留下的深坑、堆放石料的堆場、少量廠房和其上的植被。
據趙豐介紹,基于以上特征,對于該片區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整體思想是:把九龍江片區定義為重點開發利用區,即在工程綠化的基礎上,更注重將集中在一起的多個廢棄地作為一個修復單元,開展后期的綜合性開發利用。未來規劃建設成為城市休閑娛樂活動區、礦坑酒莊、文旅小鎮或工業園區。
金山片區礦山—開發利用區
+
+
金山片區的廢棄地礦點數量較少,約5個,并且較為分散。但這些礦區的礦坑較大且深,礦點類型多樣,既有建筑用凝灰巖礦,也有建筑用花崗巖和飾面用花崗巖礦。
趙豐稱,根據這些特征,臺商區把金山片區定義為開發利用區,即在工程綠化的基礎上,更注重將單個礦點作為修復單元,開展后期的綜合性開發利用。再利用目標是建設城市休閑娛樂活動區,為周邊乃至臺商投資區居民提供休閑娛樂活動場所。
據《金山片區修復規劃》顯示,位于金山村的最大礦區(占地面積約465畝),將改造成礦坑公園,其中還包含有礦坑酒店。而分布在文圃山和錦宅村的兩個礦坑,將改造成養生度假區。
來源:臺商網

臺商區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已取得的進展受到充分肯定

活動現場,武強院士和“綠色礦山院士行”的專家領導對臺商區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已取得的進展給予充分肯定,就當前存在的技術難題作了研討分析,并提出了具體意見建議,共同探討構建“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的礦山生態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新模式,將礦山廢棄地的生態修復、整治與民生改善結合起來,盤活現有資源,合理用地,變廢為寶。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授旗儀式和授牌儀式。由中國工程院武強院士授予“綠色礦山院士行——走進漳州臺商投資區”旗幟,漳州臺商投資區管委會主任蔡總平接旗;由綠色礦山推進會會長史京璽授予漳州臺商投資區龍湖碎石場、大碑頭花崗巖礦區點“全國廢棄礦山治理利用創新示范點”牌匾,城發公司董事長黃長裕接牌。

會場活動結束后,參會嘉賓又來到龍佳山莊。龍佳片區歷史上存在石材加工廠和石材堆砌區域,場地凹凸,雜草叢生,趨于荒廢。2017年漳州臺商投資區啟動環境整治工作,由經發公司作為項目業主,先后投入約3000萬元,采用提升改造形式,進行生態環境整治。經過整治規劃,該片區現作為龍佳景區及戶外活動場地,進一步完善了景區配套。
臺商區采石廢棄地共39處規劃提出9種礦山修復模式
據了解,臺商區作為漳州市采石業發展的主要地區之一,出現了一批個體采石企業。這些礦山企業規模大小不一,開采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總體呈現出“小、散、亂”的局面。采石企業遺留下了大量的采石廢棄地尚未得到恢復治理。
漳州臺商投資區管委會高度重視礦山生態環境監管與恢復治理,科學規劃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五沿”范圍內礦山到期不再予以延續,做到到期一批關閉一批,并委托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編制《漳州臺商投資區礦山生態修復規劃(2018-2030年)》。根據該規劃,臺商區采石廢棄地共39處,約1萬畝,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山片區、九龍江片區及金山片區。規劃提出9種礦山修復模式,并對各片區提出針對性的修復方案。該方案于2018年8月通過專家評審。
不斷創新治理模式盤活現有資源,變廢為寶
在這次“綠色礦山院士行”走進臺商區活動現場,漳州臺商投資區黨工委副書記趙豐還向大家介紹了臺商區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情況和工作思路:“按照該生態修復規劃,我區今年選取4個關停礦山申報進入省自然資源廳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包。為了更好地完成列入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任務,我區明確由區屬2家國企城發公司和經發公司作為業主負責進行治理,同時專門成立了由國土、規劃、林業等部門參加的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以多部門配合共同做好相關工作。目前已完成前期的現場勘測、修復治理方案的編制,修復治理方案采用新政策、新的治理技術、新的市場運作模式,得到綠色礦山推進會的肯定認可。”

趙豐說,臺商區以“創新 協調 綠色 開放 共享”的發展理念進行礦山生態修復,充分運用礦山生態修復新政策(土地復墾、占補平衡指標交易)、新技術(高陡巖質邊坡生態修復技術)、新模式(引進社會資本、第三方治理),將生態修復、整治與民生改善結合起來,盤活現有資源,合理用地,變廢為寶,將廢棄礦山整治成有農有林、有科研有景觀的場所。不斷創新治理模式,與國內礦山生態修復領先企業海石生態合作,探索構建“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的礦山生態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新模式。
專家意見
昔日廢棄地今日投資增長點
+
+
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巡視員、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關鳳峻在會場致辭中為活動取了一個“標題”——“昔日采礦廢棄地,今日投資增長點”。他講到,要把這些破壞的景觀恢復起來、開發利用起來,礦山生態修復沒有完全通用的一種模式,模式都需要從不斷的實踐中總結出來。
臺商區以“創新 協調 綠色 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進行礦山生態修復,不斷創新治理模式,探索構建“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的礦山生態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新模式。爭取將生態修復、整治與民生改善結合起來,盤活現有資源,合理用地,變廢為寶,將廢棄礦山整治成有農有林、有科研有景觀的場所。
廢舊礦山將變礦坑酒店、礦坑公園
+
+
目前,臺商區的礦山分布按照西山片區、九龍江片區和金山片區來劃分,共有數十個礦坑。
據臺商區相關部門提供的《生態修復方案》顯示,這些礦山根據其所在的位置、特點,臺商區管委會按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編制的《漳州臺商投資區礦山生態修復規劃(2018-2030年)》,將這些礦坑打造成礦坑公園、養生度假村等旅游景點。其中,位于金山片區占地面積約456畝的第37號礦山,將改造為礦坑公園和礦坑酒店。
西山片區礦山—工程復綠主導區
+

+
西山片區的礦山約有18座,該片區礦山廢棄地海拔較高,地形起伏較大,地質條件復雜。
由于歷史上以建筑用花崗巖石料開采為主,廢棄地內仍殘留大量的碎石,采石遺留的殘壁坡度大(一般大于50度,有的近90度),采石宕口的穩定性較差。此外,該片區的景觀破碎化程度較高,又分布在道路沿線兩側的可視范圍內,視覺污染十分嚴重。
趙豐介紹說,基于以上特征,臺商區決定把西山片區定義為工程復綠主導區,“根據西山片區山體破壞嚴重、廢棄礦山較多的現狀,以生態恢復理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指導,以改善生態環境為目標,運用景觀生態學、恢復生態學和水土保持學理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整合、組裝國內外相關技術,注重該區域前期的工程復綠效果,著力恢復該區域的自然植被和生態環境。在此基礎上,后期根據實際情況,針對該區域內適宜的礦山廢棄地選取適當的再利用模式,以滿足所在地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九龍江片區礦山—重點開發利用區
+
+
九龍江片區的礦山約有10座,這些礦山廢棄地地勢較為平坦,擁有大面積的表層有覆土的區域,同時還有大面積的石料堆積場地。
據了解,該地區是飾面用花崗巖石料的主要開采區域,當地飾面用花崗巖開采方式是倚靠山體,利用大型切割機垂直切割,再利用鏟裝車從底部鏟斷后由載重卡車裝運走。因此采石的殘留巖壁十分光滑完整,立面基本為90度垂直,結構十分穩定。
該地區交通比較便利,可達性較好,礦區元素較為單一,主要就是采礦留下的深坑、堆放石料的堆場、少量廠房和其上的植被。
據趙豐介紹,基于以上特征,對于該片區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整體思想是:把九龍江片區定義為重點開發利用區,即在工程綠化的基礎上,更注重將集中在一起的多個廢棄地作為一個修復單元,開展后期的綜合性開發利用。未來規劃建設成為城市休閑娛樂活動區、礦坑酒莊、文旅小鎮或工業園區。
金山片區礦山—開發利用區
+
+
金山片區的廢棄地礦點數量較少,約5個,并且較為分散。但這些礦區的礦坑較大且深,礦點類型多樣,既有建筑用凝灰巖礦,也有建筑用花崗巖和飾面用花崗巖礦。
趙豐稱,根據這些特征,臺商區把金山片區定義為開發利用區,即在工程綠化的基礎上,更注重將單個礦點作為修復單元,開展后期的綜合性開發利用。再利用目標是建設城市休閑娛樂活動區,為周邊乃至臺商投資區居民提供休閑娛樂活動場所。
據《金山片區修復規劃》顯示,位于金山村的最大礦區(占地面積約465畝),將改造成礦坑公園,其中還包含有礦坑酒店。而分布在文圃山和錦宅村的兩個礦坑,將改造成養生度假區。
來源:臺商網
客服熱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