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思路
以產業集群及產業集群升級理論為指導,深入研究和地區自身特點和不同發展階段,因地制宜,重新定位。
以產業集群體系優化和產業價值鏈提升為主線,以創新機制機構培育、大企業培育、商業模式創新和人才引進為重點,以集群內部專業協作機制體制建立、內外部各種網絡關系以及產業集群良好的產業氛圍培育為支撐,以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為底線,構建現代綠色化石材產業集群。
◆ ◆ ◆
轉型升級路徑
1、做好規劃,加強頂層設計
推動石材產業集群升級是一項目復雜的系統工程。各地區內部條件差異較大,當地對產業發展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需要充分研究內部外部條件,制定科學合理定位、目標、重點。產業集群形成的時間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完善和成熟程度差異,需要與時俱進重新謀劃,即時進行內部結構優化和戰略調整。新形成產業集群,對行業了解有限,發展中存在模仿、跟風甚至盲目性,從戰略高度進行頂層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產業集群規劃或頂層設計,運用系統論的方法,以全局視角,對石材產業集群的各方面、各層次、各種要素進行統籌考慮,協調各種關系,確定目標,選擇實現目標的具體路徑,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并適時調整,規避可能導致失敗的風險,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簡單說就是產業集群的宏觀戰略設計和戰術設計,也就是規劃所要達到的前瞻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求。
產業集群規劃或頂層設計應從三個維度研究。戰略取向維度:重點研究產業集群類型、功能定位、發展模式選擇。產業設計維度:重點研究產業板塊劃分、主導產業確定、產業布局、產業鏈構建、產業價值鏈重構、產業融合發展。運營管理維度:重點研究商業模式設計、空間時序、區域品牌樹立、生態環保、節能、與周邊居民互動關系、產業集群內部以及產業集群之間協作機制等。
2、加快以石文化為內涵,以創意設計為核心的技術創新
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是《中國制造2025》提出九大戰略任務和重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中國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新動力。石材產業創新發展是新時期重要任務之一。
其主要內容包括加快現有產業集群內企業技術改造,優化生產工藝,采用先進設備,淘汰低效落后設備,使集群內部企業整體水平邁上新臺階;鼓勵和支持石材生產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研發與推廣;大力推進產品創新。
石材產品與人居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有著密切聯系,其文化底蘊深厚,同時,石材又具有天然肌質與文理、圖案,產品開發創意空間巨大。
在需求總量增長乏力、消費又不斷升級的新形勢下,產品創意設計是提高市場競爭力最有效手段。
提升產業集群創新能力,一是依托集群條件,打造產業創新的平臺,為產業創新提供物質空間、政策、機制體制環境。
二是鼓勵企業建立設計研發中心、引進和技持技術服務中介機構、建立技術創新聯盟。
三是加快人才隊伍培養、高級技術人才引進。在大型產業集群,或一定區域內的多個產業集群內建立石材職業教育培訓機構、高等院校,發展各類創新設計教育,設立工業設計獎,激發全社會創新設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是抓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機遇,出臺推進石材創新的政策措施,包括創業基金、創新投貸聯動、股權眾籌等融資方式、營造創業創新便利條件、政府簡政放權和優化服務,為企業創新創造良好環境。
3、優化產業結構促進集群升級
產業集群結構優化包括企業組織結構、產品結構和產業鏈結構優化。我國石材產業集群發展30多年來,比較有規模、上檔次的就是福建南安、廣東云浮和山東萊州。在這三大產業集群中,近年來涌現也一批大型骨干企業,絕大部分產區則屬眾多規模相仿的中小企業。培育、扶持大型領軍型企業,是結構調整的重點任務。按產業集群理論,我國石材產業集群基本都屬于馬歇爾式,扶持大型核心企業,向轉化輪軸式產業集群轉變是產業集群結構優化的方向。
未來在石材產品結構創新上,重點發展石材精深加工產品,即以工業設計、創意設計為支撐,開發建筑裝飾用拼花、復合、馬賽克、異形產品、線條、石雕石刻等產品,并最終達到為建筑裝飾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建筑裝飾部品。
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還應包括圍繞全產業鏈上的企業結構優化,推進上下游企業的協調、主導產業的企業與配套企業協調、生產型企業與產業服務型企業的協調。
通過結構優化調整,構建石材產業集群的生態系統。同時,加快企業間協作機制體制改革,建立產業協作關系,也還要建立集群內部的信賴關系,營造產業集群產業文化氛圍。
4、推進石材業“互聯網+”
“十三五”石材產業升級最大亮點是信息化技術、互聯網技術在產業集群中推廣應用。一是加快石材產業兩化深度融合,實現智能制造、柔性化制造,滿足個性化、定制化等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二是推進石材礦山開采、產品加工數字化、服務網絡化、商品交易的網絡化,引入“互聯網+”的新理念、新技術,改變甚至顛覆石材傳統產銷用的業態模式,創造不可估量的發展空間。
5、推進綠色發展,樹立區域品牌
石材產業綠色發展,主要體現在礦山開采對資源節約與保護,對生態破壞與修復,開采的回收率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地質災害與閉坑礦山治理恢復,礦山安全生產,加工企業的三廢處理,對環境污染,對周邊居民影響及社會責任等方面。近年來全國各地石材產業集群不斷加大治理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任務依然艱巨。實現綠色發展,創建環境友好型集群,應在以下幾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礦山、加工廠正規設計,不但采用先進生產工藝技術,更要有適用的環保方案,加強源頭管控,主動控制。
二是解決技術支撐問題。推廣使用降噪、降塵、廢水處理新技術,研究開發廢物綜合利用技術與產品,發展循環經濟。
三是制定扶持政策,支持利廢型企業建設,支持政府投資項目綠色采購,加大利廢產品在建材、市政、旅游等方面的使用。支持產業融合,推進石材產業與建材、道路建筑工程的結合,引導利用石材廢料代替天然砂石開采、市政道路所用的水泥磚等高能耗產品。
四是在集群內開展清潔生產達標、國家綠色礦山達標建設活動。
五是建立行業準入制度,對技術水平低、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企業限期整治和淘汰。
六是加強行業管理,提高誠信和規范經營水平,培養集群產業文化,從而樹立產區的品牌。
來源:中華建材網
以產業集群及產業集群升級理論為指導,深入研究和地區自身特點和不同發展階段,因地制宜,重新定位。
以產業集群體系優化和產業價值鏈提升為主線,以創新機制機構培育、大企業培育、商業模式創新和人才引進為重點,以集群內部專業協作機制體制建立、內外部各種網絡關系以及產業集群良好的產業氛圍培育為支撐,以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為底線,構建現代綠色化石材產業集群。
◆ ◆ ◆
轉型升級路徑
1、做好規劃,加強頂層設計
推動石材產業集群升級是一項目復雜的系統工程。各地區內部條件差異較大,當地對產業發展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需要充分研究內部外部條件,制定科學合理定位、目標、重點。產業集群形成的時間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完善和成熟程度差異,需要與時俱進重新謀劃,即時進行內部結構優化和戰略調整。新形成產業集群,對行業了解有限,發展中存在模仿、跟風甚至盲目性,從戰略高度進行頂層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產業集群規劃或頂層設計,運用系統論的方法,以全局視角,對石材產業集群的各方面、各層次、各種要素進行統籌考慮,協調各種關系,確定目標,選擇實現目標的具體路徑,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并適時調整,規避可能導致失敗的風險,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簡單說就是產業集群的宏觀戰略設計和戰術設計,也就是規劃所要達到的前瞻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求。
產業集群規劃或頂層設計應從三個維度研究。戰略取向維度:重點研究產業集群類型、功能定位、發展模式選擇。產業設計維度:重點研究產業板塊劃分、主導產業確定、產業布局、產業鏈構建、產業價值鏈重構、產業融合發展。運營管理維度:重點研究商業模式設計、空間時序、區域品牌樹立、生態環保、節能、與周邊居民互動關系、產業集群內部以及產業集群之間協作機制等。
2、加快以石文化為內涵,以創意設計為核心的技術創新
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是《中國制造2025》提出九大戰略任務和重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中國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新動力。石材產業創新發展是新時期重要任務之一。
其主要內容包括加快現有產業集群內企業技術改造,優化生產工藝,采用先進設備,淘汰低效落后設備,使集群內部企業整體水平邁上新臺階;鼓勵和支持石材生產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研發與推廣;大力推進產品創新。
石材產品與人居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有著密切聯系,其文化底蘊深厚,同時,石材又具有天然肌質與文理、圖案,產品開發創意空間巨大。
在需求總量增長乏力、消費又不斷升級的新形勢下,產品創意設計是提高市場競爭力最有效手段。
提升產業集群創新能力,一是依托集群條件,打造產業創新的平臺,為產業創新提供物質空間、政策、機制體制環境。
二是鼓勵企業建立設計研發中心、引進和技持技術服務中介機構、建立技術創新聯盟。
三是加快人才隊伍培養、高級技術人才引進。在大型產業集群,或一定區域內的多個產業集群內建立石材職業教育培訓機構、高等院校,發展各類創新設計教育,設立工業設計獎,激發全社會創新設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是抓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機遇,出臺推進石材創新的政策措施,包括創業基金、創新投貸聯動、股權眾籌等融資方式、營造創業創新便利條件、政府簡政放權和優化服務,為企業創新創造良好環境。
3、優化產業結構促進集群升級
產業集群結構優化包括企業組織結構、產品結構和產業鏈結構優化。我國石材產業集群發展30多年來,比較有規模、上檔次的就是福建南安、廣東云浮和山東萊州。在這三大產業集群中,近年來涌現也一批大型骨干企業,絕大部分產區則屬眾多規模相仿的中小企業。培育、扶持大型領軍型企業,是結構調整的重點任務。按產業集群理論,我國石材產業集群基本都屬于馬歇爾式,扶持大型核心企業,向轉化輪軸式產業集群轉變是產業集群結構優化的方向。
未來在石材產品結構創新上,重點發展石材精深加工產品,即以工業設計、創意設計為支撐,開發建筑裝飾用拼花、復合、馬賽克、異形產品、線條、石雕石刻等產品,并最終達到為建筑裝飾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建筑裝飾部品。
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還應包括圍繞全產業鏈上的企業結構優化,推進上下游企業的協調、主導產業的企業與配套企業協調、生產型企業與產業服務型企業的協調。
通過結構優化調整,構建石材產業集群的生態系統。同時,加快企業間協作機制體制改革,建立產業協作關系,也還要建立集群內部的信賴關系,營造產業集群產業文化氛圍。
4、推進石材業“互聯網+”
“十三五”石材產業升級最大亮點是信息化技術、互聯網技術在產業集群中推廣應用。一是加快石材產業兩化深度融合,實現智能制造、柔性化制造,滿足個性化、定制化等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二是推進石材礦山開采、產品加工數字化、服務網絡化、商品交易的網絡化,引入“互聯網+”的新理念、新技術,改變甚至顛覆石材傳統產銷用的業態模式,創造不可估量的發展空間。
5、推進綠色發展,樹立區域品牌
石材產業綠色發展,主要體現在礦山開采對資源節約與保護,對生態破壞與修復,開采的回收率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地質災害與閉坑礦山治理恢復,礦山安全生產,加工企業的三廢處理,對環境污染,對周邊居民影響及社會責任等方面。近年來全國各地石材產業集群不斷加大治理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任務依然艱巨。實現綠色發展,創建環境友好型集群,應在以下幾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礦山、加工廠正規設計,不但采用先進生產工藝技術,更要有適用的環保方案,加強源頭管控,主動控制。
二是解決技術支撐問題。推廣使用降噪、降塵、廢水處理新技術,研究開發廢物綜合利用技術與產品,發展循環經濟。
三是制定扶持政策,支持利廢型企業建設,支持政府投資項目綠色采購,加大利廢產品在建材、市政、旅游等方面的使用。支持產業融合,推進石材產業與建材、道路建筑工程的結合,引導利用石材廢料代替天然砂石開采、市政道路所用的水泥磚等高能耗產品。
四是在集群內開展清潔生產達標、國家綠色礦山達標建設活動。
五是建立行業準入制度,對技術水平低、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企業限期整治和淘汰。
六是加強行業管理,提高誠信和規范經營水平,培養集群產業文化,從而樹立產區的品牌。
來源:中華建材網
客服熱線:











